如何确定狂犬病?
临床上一般根据流行病学资料、病史和临床表现等进行初步诊断,但最可靠的方法是经脑脊液检查找到病毒颗粒。 急性期(1~3日) 多数患者发病前后无明显全身症状,仅部分患者在病初时有轻度乏力、头晕、头痛、咀嚼无力、局部肌肉发紧、扯痛、反射亢进等症状;
病程第2周,出现神经症状,表现为语言不清、吐字困难、发音含糊、流涎、吞咽困难、饮水呛咳、呼吸困难、气促、咳嗽,严重者可因呼吸困难导致窒息死亡;
病程第4周,出现肢体运动障碍,肌张力增高,步态失常或走路不稳,脚距增宽,走直线困难,动作迟钝,如醉酒状;手指不自主抖动,四肢无力,难以站立,坐位不能起立,卧位不能翻身,言语不利,吞咽困难。 慢性期(超过3日,多不超过60日) 上述某些症状可逐渐缓解,但仍可能存在肢体运动障碍,肌张力的改变,以及语言、吞咽等方面的缺损,需长期康复训练才能逐步恢复。
# 辅助检查
实验室检查 在疾病的不同阶段,可有血常规、生化全项、尿常规等化验项目的阳性结果,在疾病早期尤其应注意心肌酶谱、肾功能及电解质(特别是钾)的测定,以发现可能的合并症。
脑脊液检查 在疾病的后期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。脑脊液压力高,外观混浊有泡沫,白细胞计数明显增多,达(50-80)x×10^6/L,多为浆细胞,细胞数为每毫升脑脊液含有(300-500)个白细胞。糖定量下降,蛋白质定量增加,为(900-1700)mg/L,氯含量降低,磷酸激酶升高。
细菌培养可分离出化脓菌,但是必须指出,细菌感染并非由伤口直接侵入引起,而是由于免疫反应失败所致。应在急性期与恢复期分别采取脑脊液进行比较,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。 其他检查 CT和MRI检查有助于了解颅骨侵蚀情况以便预测患者的预后,判断有无发生颅内并发症的可能。
# 诊断标准
1.有接触史,且出现临床症状;
2.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;
3.实验室检查支持诊断。 有下列全部条件即可确诊:
1.具备以上各项中的1~3项;
2.脑脊液中有特异性抗体滴度显著升高,如IgG型抗体≥64倍增长,IgA型抗体≥16倍增长,而且达到峰值时间早于血清抗体;
3.脑脊液中细胞成分明显增多,白细胞计数为(50~500)×10^6/L,并以多形核白细胞为主;
4.脑脊液压力高于正常值,蛋白含量明显增加。